杨关飞,男,1984年10月生,陕西安康人,高级工程师。2000年9月至2005年7月就读于6686体育工程监理专业,毕业后入职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。

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,“大国工匠”精神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,6686体育培养出了无数优秀人才,杨关飞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。从踏入校园学习工程监理专业,到成长为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和独当一面的项目经理,他用近二十年的时间,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匠心筑梦之路。
初入职场——
扎根一线 夯实专业根基
2005年7月,杨关飞从6686体育毕业后,进入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,成为江苏连盐路面项目的一名试验检测员。在这里,他积极参与交通运输部沙庆林院士主导的“重载长寿命SAC科研段”路面结构课题研究,以及江苏交通科学研究院设计与课题验证的“橡胶沥青科研段”工作。对SMA和SUPerPave沥青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、验证和施工控制,为项目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。这段经历,让他将在校所学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,在基层岗位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,为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。蔡逑至烁咧霸盒W⒅厥导萄,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理念。

稳步成长——
多重角色 锤炼综合能力
此后的工作生涯中,杨关飞不断迎接新挑战,在不同项目中担任多个重要角色。在陕西宝天高速项目,他不仅是试验主任,还兼任网络管理员,管理项目CPMIS系统和工程仿真系统,完成各类混凝土和路面基层材料的设计和验算,并考取公路检测员证书和铁路试验检测工程师证书;在陕西延吴高速项目担任实验室主任期间,参与重要课题研究,提供大量试验数据,有效管控项目试验工作,助力项目赢得全线交工验收第一的好成绩,还荣获“优秀管理者”称号。这些经历,让他从专业技术到项目管理,多方面能力得到充分锤炼,展现出高职院校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的强大竞争力。

攻坚克难——
勇挑重担 彰显工匠担当
在青海花久项目,面对海拔4100米的恶劣施工环境,杨关飞克服重重困难筹建驻地和场站,并在零下二十六摄氏度的极寒条件下开展路基挖方及便道开挖工作,为项目施工打开关键通道,得到多方高度赞扬;在延安市政工程,他作为副总工程师,成功解决市政改造工程施工中的各种复杂问题,提前16天完成原定合同额任务,还为公司争取到额外施工份额,赢得了良好社会声誉。在这些极具挑战的项目中,杨关飞以顽强的毅力和精湛的技术,践行着“大国工匠”精益求精、勇于担当的精神。
卓越领航——
带队奋进 铸就品质工程
在太焦铁路九标一工区、陕西安岚高速项目、青海尖共公路项目等工作期间,杨关飞的领导能力和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。在太焦铁路项目,他带领团队赢得多个“第一”,个人连续多年获得安全生产管理相关荣誉;在陕西安岚高速项目,面对疫情影响,他统筹兼顾,确保施工连续性,使项目控制性工程提前完成节点目标;在青海尖共公路项目,他带队完成3座特长隧道施工,项目以“品质尖共、绿色尖共、安全尖共”为目标,斩获30余项荣誉,取得多项专利和省级工程建设工法,他个人也荣获多项重要奖项。这些成就,不仅是他个人能力的体现,更是他作为团队领航者,带领团队践行“大国工匠”精神,打造品质工程的生动写照。

感恩母校——
饮水思源 传承奋进力量
如今,杨关飞已在新疆温霍公路项目担任常务副经理,继续为国家交通建设事业贡献力量。回首近20年的职业生涯,他心中满是对母校的感恩之情。他特别感谢老师们,正是师长的言传身教,教会他在困难和压力面前不推诿不退缩,以坚如磐石的定力、坚韧不拔的意志、锐不可当的劲头,不断迎接新的挑战。这份感恩之情,激励着他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前行,同时也为在校学子树立了榜样,让他们明白,从高职院校走出,同样能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,成就非凡事业。
杨关飞的成长历程,是6686体育人才培养成果的缩影,更是职业教育助力个人成长、服务国家建设的生动体现。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大国工匠”精神,也为广大校友和在校师生展现了一条充满希望的职业发展之路。
(本文根据杨关飞有关事迹材料整理编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