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�。浅<静〉囊恢�,其中病人是传染源,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,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的吸入,接触病人后2-3周发病。
首先是腮腺肿大,一般是以耳垂为中心,向前、后、下发展,状如梨形,边缘不清;局部皮肤紧张,发亮但不发红,触之坚韧有弹性,有轻触痛;一般持续7-10天,常一侧先肿大2-3天后,另一侧也出现肿大,并伴有疼痛和热感。在张口及咀嚼时疼痛加重。肿痛约一周后消退。腮腺肿大时常伴有发热、畏寒、头痛、咽痛、食欲不佳、恶心、呕吐、全身疼痛等。
除了腮腺炎局部的表现外,我们还应该注意腮腺炎合并症的发生,如,合并腮腺炎脑炎,睾丸炎(下腹疼痛,睾丸肿胀,红肿,有明显压痛)、卵巢炎、胰腺炎、乳腺炎等以及病毒性心肌炎。上述合并症比腮腺炎本身具有更大的危险性。所以即使在腮腺炎的恢复期仍然不可掉以轻心。需要仔细观察病情,发现问题及时到医院就诊。
1、学生确诊得病后,及时请假回家休息,不要参加集体活动或留在集体宿舍,以免使其他同学受感染,直至腮腺肿胀消退后3天再回学校上课。
2、减轻疼痛。在腮肿的早期,可用冷毛巾局部冷敷,使局部血管收缩,从而减轻炎症充血的程度,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。亦可用如意金黄散调茶水或食醋敷于患处,保持局部药物湿润,以发挥药效,防止干裂引起疼痛。如果男孩的睾丸疼痛,可以用绷带把阴囊托起,以减轻疼痛。
3、降低体温。定时测量体温,鼓励多饮水以利于退热及毒素的排出。高热时可采用头部冷敷、温水或酒精擦浴进行物理降温或服用适量退热剂。发热早期可给予利巴韦林、干扰素或板蓝根抗病毒治疗。
4、合理的饮食。患腮腺炎时,病人常因张嘴和咀嚼食物而使疼痛加剧,因此,应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食、半流食或软食,不要吃酸、辣、甜味过浓及干硬食物,因为这些食品易刺激腮腺使腮腺分泌增加,刺激已红肿的腮腺管口,使疼痛加剧。
5、口腔卫生。饭后及睡觉前后用淡盐水漱口或刷牙,清除口腔及牙齿上的食物残渣,防止继发细菌感染。
6、卧床休息。保证休息,防止过劳。重症病人因高热,精神及体力都很差,应当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,有助于康复。
7、病情观察。脑膜炎多于腮腺肿大后1周左右发生,病人出现持续高热、剧烈头痛、呕吐、颈强直、嗜睡、烦躁或惊厥。应密切观察,及时发现,应立即送往医院。
2、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,不要与患病者密切接触。
3、室内要注意通风,保持空气流通,家里可用0.2%过氧乙酸消毒。流行期间不要参加大型集体活动。
4、接种麻疹、风疹、腮腺炎三联疫苗。加强卫生知识宣传,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多参加锻炼,增强体质。
1、针对发病原因。纠正机体脱水及电解质紊乱,维持体液平衡。必要时输入复方氨基酸等以提高肌体抵抗力。
2、抗病毒治疗。选用利巴韦林、更昔洛韦、干扰素、六神丸等抗病毒药。
3、选用有效抗生素。应用大剂量青霉素或适量头孢霉素等抗革兰阳性球菌的抗生素,并从腮腺导管口取脓性分泌无作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,选用最敏感的抗生素。
4、其他保守治疗。炎症早期可用热敷、理疗、外敷如意金黄散,温热的硼酸、碳酸氢纳溶液等消毒漱口剂也有助于炎症的控制。
5、切开引流。发展至花脓时,必须切开引流。其特征是:局部有明显的凹陷性水肿,局部有跳痛并有局限性压痛点,穿刺踌躇脓液;腮腺导管口有脓液排出,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明显。